迅捷通暢的網絡傳輸、晝夜不停的數據中心、高速運轉的服務器……數字時代,建設數字中國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面對數字經濟新機遇,中國電信深刻理解把握企業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戰略定位,堅定履行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維護網信安全的使命責任,全面深入實施“云改數轉”戰略,加快推進以云網融合為核心特征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筑牢數字中國的關鍵底座,為以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電信力量。
云網筑基夯實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通信靠吼”的四川涼山“懸崖村”不僅實現了光纖寬帶、4G全覆蓋,還用上了基于5G網絡的遠程醫療問診系統,通信條件的巨變讓當地村民的生活“一步跨千年”;遠離祖國大陸的南沙群島上,中國電信4G/5G信號逐步覆蓋,出海漁民無論看視頻還是聊微信,都能清晰穩定不卡頓……從城市到鄉村、從山區到海島,高速泛在、云網融合的中國電信精品網絡逐漸覆蓋神州大地,打通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近年來,中國電信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建成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的5G SA(獨立組網)共建共享精品網絡,在用5G基站超過100萬站,實現重點鄉鎮及以上區域連續覆蓋。持續開展網絡全光化升級,構建“四區六軸八樞紐多通道”國家光纜大動脈,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干線光纜網絡,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全光傳輸網絡,擁有業內領先的寬帶互聯網和精品專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千兆光纖網絡,覆蓋300多個城市的3億家庭。此外,中國電信統籌推進“天星、地網、樞紐港、云資源池”一體化布局,實現天地云網業務資源一體化供給、一體化運營,提供了陸海空天一體、云網端智能融合、萬物無盲區互聯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
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中國電信逐步形成“2﹢4﹢ 31﹢X﹢O”的云網資源布局。目前,“一城一池”覆蓋超過240個城市,邊緣算力節點超過800個,截至2022年底天翼云算力規模達到3.8Eflops。同時,積極響應國家“東數西算”戰略,聚焦八大樞紐節點加大布局,目前擁有700多個數據中心和3000多個邊緣DC,IDC機架達到51.3萬架,機架利用率超過70%,IDC資源在國內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在近期舉辦的云生態大會上,中國電信正式啟動“天翼云出海計劃”,將進一步在全球打造云網一體的堅實數字化底座。
數智賦能加速推進數實深度融合
九牧5G智慧園區里,施釉機器人靈活揮舞機械臂,釉漿被均勻地施在馬桶坯體表面,而不遠處,一臺臺AGV無人物流運送車滿載著即將裝箱的馬桶,準確地送往放置點。“騰云”的九牧真切感受到實效:節省20%的人工成本,管理效率同步提升20%,生產效率復合提升35%,產品不良率降低5%,能源用量減少7%,企業運營成本降低8%。
在很多醫院里,牛皮紙袋裝著的醫療影像膠片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手機里的“云膠片”。“云膠片”將病人的檢查數據存儲在云端,滿足隨時隨地轉診調閱的需求,實現檢查結果全國范圍互認共享,更好地滿足分級診療和群眾健康需求。
……
一個個“云上圖景”的縮影,背后正是中國電信發揮數智賦能優勢,加速推進數實融合,以云網融合創新技術驅動社會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助力數字中國建設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中國電信深入落實“云改數轉”戰略,依托高速泛在、天地一體的精品網絡和梯次分布、云邊協同的泛在算力基礎設施體系,發揮云網融合核心能力優勢,推進上云用數賦智,國云服務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新成效。中國電信打造了200多個細分場景云解決方案,推出了云電腦、云手機等業內領先的云終端產品,同時,創新發布天翼云智能計算平臺“云驍”、天翼云4.0算力分發網絡平臺“息壤”、天翼云數據要素服務平臺“靈澤”,在智能計算、算力調度、數據要素流通等方面全面提升服務能力。聚焦政務、工業、能源、交通物流、金融等領域,中國電信已助力超2000家國資央企上云,為重點行業335萬家用戶提供上云用云服務。目前,天翼云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云、國內最大的混合云,廣泛應用于黨務、政務、國務、軍務上云,市場份額穩居業界第一陣營,作為國家云的框架基本成型。
科技創新強化自主可控關鍵能力
召開科技創新咨詢專家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揭牌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發布“云網核心能力”創新成果;2022年,中國電信研發費用達106億元,同比增長52.3%,自研成果達84個,增長2.9倍,研發人員較上年增加46%,新增和續聘首席專家10余人……近年來,中國電信在科技創新領域投入不斷、動作頻頻。
數字經濟時代,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剛需”。為實現“成為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創新企業第一陣營,努力成為科技領軍企業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愿景,中國電信持續推進科技型企業建設,堅定不移推進云網融合,加大投入、整合集聚創新資源,著力推進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不斷提升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能力和水平,著力構筑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全新數字底座。在國云建設方面,持續推進國云操作系統、存儲引擎、分布式數據庫等原創性技術升級。基于全方位技術突破,天翼云目前已形成“技術原創、全棧可控、性能領先”的“云網邊端數智安”全棧云服務能力體系,具備滿足客戶多元化業務場景需求的能力。
可信可控筑牢數字安全屏障
歷次重要國事活動中,“云堤”網絡安全防護平臺大顯身手,出色完成通信保障任務;每一次重要通話中,“天翼量子密話”可以做到“一話一密”,實現對用戶通話、信息、文件傳輸等場景下的加密保護……美好數字生活的背后,中國電信始終致力于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生態成果展上,中國電信重磅展示了云堤·抗D、天翼云紅盾2.0、云原生統一安全運營XDR平臺(火眼)、墨子安全運營平臺等新一代安全防護體系產品。這些“黑科技”展現了中國電信在網絡安全創新上取得的豐碩成果,也全面彰顯了中國電信作為維護網絡安全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的綜合實力。
中國電信持續打造安全型企業,健全大安全體系,增強大安全能力,以高水平安全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保障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踐行關鍵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責任,加快建設“數據融通、能力聚合、架構統一、生態開放”的端到端安全能力體系;立足于云網融合,加快安全融云步伐,建設覆蓋全國的安全能力池;強化數據驅動,部署“集團﹢省”兩級安全數據中心,實現基礎安全數據匯聚處理、威脅檢測和安全態勢研判,提供全域態勢感知能力;建成覆蓋全網的“云堤”平臺,安全能力池覆蓋超過150個城市。
綠色低碳助力產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控制大屏上,一組不斷跳動的數字引人注目:園區消耗的每一度電,都可以精確追溯產生的方式、輸出的電站……這是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數據中心PUE值達到1.2以下,可以實現全年314天不開空調。
從布局選址、PUE設計到節能技術應用和綠色能源利用,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充分體現了綠色、零碳兩大元素。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云網發展規劃、建設、運營全流程,也體現了中國電信助力構建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為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電信力量的決心。
在長期實踐中,中國電信深入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發布中國電信“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并升級形成“1248”綠色發展模式,加強綠色技術攻關,聚焦低碳、零碳、負碳,廣泛應用先進節能技術,扎實推進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低碳轉型。深化綠色云網建設,加快高耗能老舊設備退網,打造更多極簡、智能、綠色數據中心示范園區;全面深化共建共享,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超1000萬噸,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持續降低基站能耗水平,自研基站智慧節能平臺“天翼藍能”,年節電量超5億千瓦時;部署極簡站點,以桿替柜、以柜替房,實現單站碳排放下降20%。
數字潮涌逐浪高,奮楫揚帆立潮頭。作為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維護網信安全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中國電信將牢牢把握時代機遇,全面深入實施“云改數轉”戰略,持續加快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