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5月22日電 題:重慶“母城”老舊小區上演“變形記”
中新網記者劉相琳
“雖然我們這個小區是老舊小區,但最近我家房子又升值了,因為環境設施變得更好了。”近日,重慶渝中區雙鋼路小區居民余澄相指著小區對記者說,不會有人相信,眼前這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的“新”小區始建于上個世紀50年代。
渝中區作為重慶“母城”,建城史悠久,老舊樓宇集中。其中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規模約3076棟、1076萬平方米,涉及居民14.6萬戶。多年的風吹雨打,加上年久失修,這些老舊社區和老舊建筑面貌陳舊、設施老化,有的地方甚至破敗不堪。
這些老舊小區中,雙鋼路小區情況最為典型。該小區共有樓棟40棟,建成年代跨度大,最早的建于1953年,最晚的建于2000年。曾經的雙鋼路小區“毛病”特別多,消防車道堵塞、易燃雨棚較多、電氣線路老化、娛樂休閑設施少,讓住在這里的居民苦不堪言。
2020年初,雙鋼路小區入選重慶市高層消防安全隱患整治試點小區。能不能以消防安全隱患整治為契機,給小區環境來一次“大手術”?經過調研和論證,一場圍繞“消隱患、提環境、補功能、留記憶、強管理”的城市更新行動,就此展開。
雨棚易燃,防盜網不利逃生。更換防盜網、拆除雨棚,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首要工作。
自家陽臺防盜網用了很多年,已經成為習慣,現在說要拆,家住一樓的余澄相一開始也想不通。“小區里加裝了監控,還有電子門禁,安全問題大可放心。”“政府為居民贈送花架和防風晾衣竿,衣服不掉、陽臺也好看”……社區工作人員一次次上門笑著勸,把余澄相的擔心一一消除,終于說動了他。余澄相成為小區第一個拆除自家雨棚和防盜網的人。此后,越來越多的業主拆除了銹跡斑斑的防盜網、換上了消音的防火雨棚
在拆除雨棚和防盜網上找到突破口后,雙鋼路小區順勢擴大改造面。截至今年4月,該小區已改造路面1.5萬平方米,修補外墻1.4萬平方米,補栽小喬木200余株、地被2000余平方米,增設垃圾桶等171處,設置上百個臨時停車位,3部老舊住宅電梯加裝工作仍在推進中。
2020年以來,雙鋼路小區先后建起了多個文化設施。其中,僅社區消防文化游園內就設置了羽毛球場,修建了塑膠健身步道,小區還建成了文化長廊。社區在充分考慮不同人群休閑娛樂需求的基礎上,先后建成了老年食堂、家規家訓文化長廊、養老服務站、文化游園、四點半課堂、文化活動室、社工活動室、科普文化長廊等不同場所,居民反響良好。
如今,雙鋼路小區花園擴大了近一倍,面積近4000平方米,不僅鋪上了透水地磚,種上了月季、三角梅、木春菊等花草,還增添了羽毛球場、座椅等設施。新打造的塑膠健身步道,成為飯后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社區便民食堂提供中餐和晚餐,可同時容納150人就餐,飯菜可口便宜,還可根據個人情況定制套餐,深受小區居民歡迎。
老舊社區改造的目的,不僅是“好看”,更是“好用”,真正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硬件改造后,一場軟件功能提升行動,隨即展開。
雙鋼路小區的老人占了近三分之一,老齡化現象嚴重。此次改造,為空巢老人等特殊家庭免費安裝了消防探測器,探測器不僅聯網到小區內的消防指揮中心,也連接到社區網格員、消防員和物業人員的手機。
與此同時,小區上千戶家庭都安裝上了攝像頭,一旦發現異常,指揮中心的火災報警控制器會發出預警,讓消防安全有了更多保障;在城市高空瞭望攝像頭,實時監控消防車道占用情況;安裝門禁系統和小區視頻監控系統,讓居民出入更有安全感……如今的雙鋼路小區正變得“耳聰目明”。
如今,渝中區眾多老舊小區正像雙鋼路小區一樣上演著“變形記”。據介紹,2019年至2020年,渝中區啟動實施約186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約90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渝中區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實施整體更新約120萬平方米、綜合整治約866萬平方米,其中,2021年計劃實施約228萬平方米。重慶“母城”正讓更多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不斷滿足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